編按:西九文化區得到日本多媒體藝術家梅田宏明的邀請,為於去年十二月日本橫濱舞蹈節期間上演的Movers Platform #4作為協力單位,帶領兩位香港舞者──盧敬燊(Kingsan)和袁澤森(Sam)參與第四屆Movers Platform。筆者為西九文化區助理表演藝術製作人(舞蹈)Yvonne,分享這個計劃的經驗和觀察。
去年十二月於日本橫濱舞蹈節期間上演的Movers Platform #4,我會形容為「台上一分鐘,台下不止十年功」的最佳示範。
「Movers Platform」,我們沒有給予它一個中文譯名,「Movers」一字言簡意賅,這就是一個平台聚集各路以舞動身體作為表達媒介的人馬。名字的構思十分切合發起人梅田宏明的作風──該有的有,該去除的去除,沒有一絲的多餘。
這個平台不限舞種,也不是追求各個舞種的融合,反而是梅田觀察到舞蹈界存在著一群甚具獨特性的舞者,並不能歸類於任何已存在的傳統舞種,即使是固有的「現代舞」類別,繼而策劃這個平台,塑造一個空間及機會予這些來自世界各地「標奇立異」的舞者,共同探索身體本質、獨特性及當下性,讓觀眾在這場即興演出中感受突破現有舞蹈美學形式的同時,透過不同舞者當下即興的身體看到這份獨特性及當下性。
看到這裡,大概你可能會覺得關於舞蹈即興的東西都是如此帶點虛無飄渺。確實,Movers Platform不止宣傳文字「虛無」,排練過程及演出內容更來得「虛無」,現場演出卻來得實在,讓觀眾目不轉睛。
今次有幸可以與Kingsan和Sam參與第四屆的Movers Platform,與另外八位分別來自日本、台灣、韓國及希臘的舞者切磋交流,亦讓我能參與到這場「觀自身,觀當下」的旅程。
踏上霧裡看花的旅程 試煉中尋找自己的特質
「上機前我們還說笑道:『這樣(少次數)的排練時間,我想我們整個人生就是為這次演出作準備。』」與Sam回港後邊回憶著邊笑道。或許這樣說也不為過,梅田為了保持 Movers 對自己身體及與其他舞者互動的新鮮感和即興感,在日本的排練時間只有三節,事前線上會面回饋意見予 Kingsan 及 Sam 的排練影片亦只有一次,這樣的排練時間可謂十分「虛無」和不踏實,不過同時亦反映著梅田對於所有 Movers 的信任。
到埗後第一次全員排練,仍舊是霧裡看花的旅程。Kingsan 回憶著:「一開始我會形容為一個類似 Battle 的情況,看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舞者,不同的身體,大家很自然在施展渾身解數。」在一輪實力展示後,梅田繼續輪流即興的環節,每輪都讓Movers以不同的著眼點,例如以動物的形態、未知生物的形態等,去編排自己一分鐘的獨舞時間。
這一分鐘,原來正是他們台上輪流獨舞的一分鐘或一分半鐘。
梅田並非要他們編排好這一分鐘,而是在構思的過程摸索自己專屬的特質及長處,及應該如何展示予觀眾。Kingsan:「我想今次比較特別的是他比較少去干預 Movers 肢體語彙上的選擇,而是想把每位 Movers的特質放大。我們構思的時候,他都會拋出一些問題:例如是否有一個情境或在模仿某種生物等,去引導我們去思考清楚自己的選擇是甚麼。因為我們在台上獨舞的時間只有三次,每次都只得一分鐘或一分半鐘,要在此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限裡表達到我身體的質感、特質是甚麼,中途為不至悶場所需的變化要如何處理,選擇要十分清晰,實在是一個挑戰。」Sam接著道:「梅田希望無論在甚麼情況,都希望可以看到原本的我,例如是舞蹈語彙與特技動作互相轉換及連結,之後就想看到速度、質感、特質上的變化。他看到我們每一位的特質再放到作品裡,而每一位都不一樣,有各自擅長的位置,同時亦拉得出一條平均線,這是我認為梅田很厲害的地方。」
比起一分鐘獨自即興時尋找自我更困難的,就是旁邊同時有另一位每次都不同的 Mover 在做同一件事。這個雙人舞即興環節亦都只有大概一分鐘或一分半鐘,同樣地亦是演出的環節,每人會出現四節。Sam一開始亦帶點不適應:「其實一分鐘對我來說,真是有點難與對方產生連結。試過有一次是我和Haris組合起來在一分三十秒內對玩,我們全程都在慢慢地培養氣氛,感受對方的氣息及一舉一動,去到我們都覺得氣氛到了可以盡情去跳,一分三十秒卻過去了,多一秒都沒有,那刻我們都驚訝已經沒有時間互動了,我亦了解到今次的模式是沒有很多時間去和對方做交流,不過我都盡力以我的方法去感受對方,因為這個機會很難得,希望可以有三十秒讓我與對方交流,之後的時間留給我自己。」一開始確實是比較難理解為何梅田不追求兩位舞者即興時交流,但與梅田交談過後,Kingsan 有一番體會:「梅田的意見是未必需要有一個互動,於他而言,兩個身體在同一個空間裡舞動已經存在著一種連結/關係。他視身體為粒子,有時我觀察他如何組合不同 Movers,其實都帶點刻意構思,例如兩位 Movers 好似沒有關係,但其實你看到兩種不同的特質同時出現,亦可以是帶點連結/關係。」
霧裡看花的旅程原來仍然未結束,為了保持新鮮感及即興感,直至演出前一天的綵排,各位 Movers 即場收到綵排用的出場次序表,而演出當天的出場次序及音樂,更是演出當天的早上才收到。Kingsan的感受是:「這個演出即興元素很重,我會覺得因為有這樣『虛』的東西,反而凸顯到每一位Mover 『實』的東西──我們本身的文化。我們要找到自己內裏實實在在的基礎是甚麼,之後再拿出來與對方溝通,是一個即興的溝通而非預設好的,這是最大的挑戰卻亦是最有趣的東西。」
專注觀照自身 以歷史印記編織當下
去到演出入台的階段,Kingsan亦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我們好像由好多條船變成坐在同一條船的感覺。我覺得是好爽的一件事,因為這是一種超越了語言的界限,我們有同一樣的目標,而大家不需要預先要計劃好如何做,大家有一種當下的狀態。甚至有一些獨舞的時段,我們都是在留意上一位舞者是怎樣編排,或者我如何將他引起的氛圍帶到自己獨舞的段落,這個我覺得好特別。」
第一場演出後,這趟旅程的迷霧似乎慢慢的散開,Kingsan 覺得在第二場演出時做到他真正想做的——將自己向來的功夫訓練與當代舞蹈融合,在舞台上展露。問到他對於今次 Movers Platform 整個過程有甚麼感受,他徐徐說道:「我自己覺得最有挑戰性的是要面對自己。梅田對我說得最多的是他見到我的歷史,不停叫我『做自己,別想太多』,第一次聽到時我覺得有點迷茫,然後我認真去挖掘自己是甚麼、我學習過甚麼、有甚麼仍留在我的身體繼而去轉化、演繹的同時和其他人有互動。整個過程我都開放自己去與其他人交流,觀察他們到底是怎麼的,我又如何給予,這是最特別的。今次與我上次為他作品《密不可分》擔任舞者不同,上次他對我們都有一些動作質感上的要求,今次是完全沒有任何角色設定、既定舞步、預想構圖等,我感覺到我自己是完全赤裸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在第二場演出後剛巧遇到之前合作過的藝術家,他說終於看到我的特質、質感,因為我不是在跳其他人的作品,我才醒覺究竟我的特質、質感是甚麼,我想這是梅田希望我們每位 Mover都可以領悟到的。」自己本身作為舞者不斷跳其他編舞的作品,對於一直練習太極、詠春的Kingsan來說,他的特質大多要隱藏在內,今次他給予自己的任務是「做自己」,過程很原始,是一個給自己的測驗又好,逗號也好,好好梳理一遍。
工匠精神 挑戰自我極限
Sam同樣認為這個逗號,在他踏出社會工作幾年後出現得剛好,對於這趟旅程他感到很滿足:「第一是了解外面世界,第二了解自己,第三了解日本的舞蹈生態。於自己而言,我找到一個新的即興方法,平時很少是在一分鐘內將要表達的全展示出來,於我來說是一個最大的挑戰,亦是最好玩的事情。快想到,快做到,同時找到位置、呼吸,有對手的話原來節奏可以加快一點,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改變。另外看到其他舞者即興時,不止看到由他們肢體流露出的訓練背景,更可以看到他們的造詣,對於那一分鐘是如何理解、面對自己的短處如何克服並轉化成自己專屬特質。另外更得知希臘舞者在旅程途中去參加了一個街舞比賽並脫穎而出取得冠軍,我不禁問他這樣不累嗎,他回答說這樣是一個修煉,透過比賽去了解他人在做甚麼,再反省自己及督促自己進步。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不同的舞者交流,尤其因為畢業前是疫情階段,可以與不同人交流對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Kingsan 亦回應道:「我都覺得正正有Battle才可以逼出自己內在潛能,超越自己,例如我學會即興時當靈感一到就立刻捉住,讓我發現到自己另一面。同時這份推動自己凡事做到極致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有如梅田今次都是繼續以粒子去看待身體,把 Movers的身體蒸餾出最原始的本質,把形體/肢體動作探索到極致,我認為是一個Celebration of movement。只專注在 形體/肢體動作時反而會帶出更多東西,如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說過:『身體不會說謊。(The body never lies. )』 有些事情在潛意識中在形體/肢體動作時才會流露出來,那怕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其實這也是你的一個狀態。我感覺香港是比較少有這些機會及場合去將一件事情推至極致,於純形體/肢體來說就更加是,平時我們會想在形體/肢體動作裡找到概念、想法、意義等,某程度上是減低了形體/肢體動作的力量。今次 Movers Platform 給予我們一個護蔭,盡情去探索把權力回歸身體,對舞者來說是需要的。」
總結
Sam用了「當下」一詞作結:「這是一個歷史性記錄,記錄我們這群 Movers在這個時間、在這個地方的身體狀態。其實這個演出歸根究底的是『當下』,『當下』這個詞語很強烈,因為音樂和出場次序都有機會變,這個是在考驗我們是否享受當下。」
作為旁觀者的我,會以「心無旁騖」一詞總結這個旅程。不論是虛是實、是獨立或是群體、是盟友或是對手,不論存在甚麼因素或變數,只需心無旁騖,藉著觀照自身,尋求自己內在的聲音及特質,做最真實的自己,我們都會是獨特而當下的存在。
Movers Platform #4
導演/策劃:
梅田宏明
舞者:
*盧敬燊(香港)
*袁澤森(香港)
AYUMI(日本)
YULI(日本)
中村 優希(日本)
鈴木 夢生(日本)
王甯(台灣)
*王筑樺(台灣)
Bae Somi(韓國)
Haris Hatziandreou(希臘)
*首次參加 Movers Platform
委約及主辦:
橫濱舞蹈節(日本)
製作:
S20
協力:
聚思製造端(台灣)
西九文化區(香港)
Connected A(台灣)
DAN.C.CE UNITIVA(希臘)
支持:
EU-Japan Fest Japan Committee(日本)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
相片:Sugawara Kota